当前位置 : |
通知丨中国营养学会科学普及和传播研究基金——饮食文化和行为调查及新食尚构建研究招标通知
自古代以来,饮食与生存同步,饮食文化是多少年来对食物的“认识”和“运用”,是关于食物生产与消费的科学、技术、习俗和人文艺术的综合体。多年来,营养学对食物选购、饮食习惯和文化的研究甚少,较大程度上影响了营养学实践和合理膳食行动的落实。
当前疫情敲响警钟,让我们再次对饮食习惯、文化对公共健康的影响引起重视。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关于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决定草案的议案。中国营养学会第九届第七次常务理事会决定启动科普和传播研究基金(Science Commun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2020年以鼓励传统优良饮食文化与落实合理膳食为目标,研究饮食习俗、文化对大众健康的作用和影响,为推进我国合理膳食、新健康饮食文化形成和传承提供帮助。
一、课题研究范围
围绕“食物消费、饮食习惯和文化形成、营养健康影响”等相关历史探究和现况调查、研究,探讨新食尚构建、营养价值观念形成和新时代饮食文化传播和建设。
二、本年度优先支持方向
设立优先支持的目的是集中力量完成饮食文化建设重点方向的研究,但并不限制申请者好的建议和自由申报。
方向1 食物消费行为和养生文化调查和分析
研究目标 研究分析特定地域饮食消费特点,结合营养健康相关重点,对合理膳食、特定食物消费、价值观等给出实用价值的专业和社会学分析。
研究内容 特定地域内的饮食特点、食用历史、消费流行、饮食行为特征和营养健康相关的饮食风俗习惯等调查研究,包括独特的涉猎行为在特殊地域表现以及合理膳食文化认同、塑造和改善方式等。
产出要求 特定地域建议选择按照八大地理区域划分(见附件1)。每个研究产出调查报告1份,要求调查数据详实,结合当地人文、政策或信仰,报告和数据对今后中国饮食和健康文化研究报告有实用价值。并提交照片、视频等记载调查记录等。每个项目10-25万元,共资助3-7个。
方向2 饮食文化传播和建设现状、构建对策研究
研究目标 以现代先进文化的视角,给出我国饮食文化特点分析和健康传播策略建议。
研究内容 应集中对近40年来有影响的饮食相关影视作品、养生科普著作、研究类文章、网络作品等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对消费者的识知、态度、行为的影响,以及对合理膳食和养生等价值观影响。
产出要求 文章1-2篇,报告1份。要求调查分析以实事为依据,有数据分析和对策建议,半年内完成。每个项目2-5万元,共资助 2-5个。
三、项目实施周期和提交
1、项目申请截至日期2020年4月30日24点。
2、研究完成提交报告期限2020年12月30日。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向项目管理者申请并说明。
四、申请者优先条件
1、申请者有膳食营养、饮食文化的研究和工作经历;承担过相关项目和研究课题。
2、申请者所在单位具有良好的研究工作条件与基础。
3、项目组主要成员应具备良好项目实施能力、文稿编写能力。
4、鼓励注册营养师申请,鼓励专业交叉合作。
5、所提交内容或相类似的申请在近5年内已获得任何其他项目资助的,将不予资助。
6、其他注意事项:既往承担中国营养学会的项目,没有按时完成或出现问题的,不给予资助。
五 申报书和提交
申请者于2020年4月30日24点前,向中国营养学会相应部门递交所申请的专项基金电子版(访问中国营养学会基金申报系统 http://fund.cnsoc.org/ 选择对应基金线上申请;也可从中国营养学会官网 www.cnsoc.org ,点击“科研基金与奖励”—“中国营养学会-科学普及和传播研究基金”,点击“在线申请”进入)。申请者须将完整申请书Word版和PDF版的两个版本上传至申报系统,并下载添加水印的申请书,用于项目依托单位加盖公章。
详细《中国营养学会营养科研基金在线申报流程操作说明》请访问下方链接查看:
http://fund.cnsoc.org/help/241910203.html
申报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10-56210252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12:00 下午14:00-18:00)
申请书电子版统一命名为“中国营养学会-营养科普与传播研究基金+申请者姓名”;纸质版(带水印)申请书一式三份,加盖依托单位公章,于2020年5月6日-10日之间,通过快递寄送如下地址。未按期办理者,不予受理;电子版与纸版申请书均按期提交,且所提交电子版和纸版申请书内容一致者,视为有效申请。
寄送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甲14号北京广播大厦1405
邮编:100022
收件人:中国营养学会科普与传播部
电话:010-83554781-819/825
中国营养学会科普与传播部
2020年3月24日
附件1
1、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
2、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
3、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4、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5、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
6、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
7、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8、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上一篇:中国营养学会关于团体标准发布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