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中心banner
Learn the news 学会新闻
当前位置 : 
Learn the news / 学会新闻

8月24-29日,第23届国际营养科学大会(IUNS-ICN 2025)在法国巴黎召开。当地时间8月28日,国际营养科学联合会(IUNS)公布2025年新当选的院士名单,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杨晓光教授、马爱国教授与其他国家的9名专家一起,被选举为国际营养科学联合会院士(Fellow of IUNS)。这是近年来继杨月欣教授(2017)、李铎教授(2022)当选IUNS fellow以来,我国科学家又一次在国际上获此殊荣。

IUNS于1946年成立,由来自100多个国家的营养学学术团体组成,是营养科学领域最权威的国际性学术组织。IUNS设立的Fellow(院士/会士)称号为营养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用于表彰在营养科学领域取得杰出科研成就、并为学科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按照IUNS的规定,国际营养科学联合会的院士/会士申报不接受个人申请,仅接受会员国学术组织、IUNS院士或前任主席推荐,评审工作由独立的提名委员会(nomination committee)完成,最终候选人在会员国和成员单位的代表大会上通过并确定。

微信图片_2025-09-03_093105_342.png

杨晓光教授、马爱国教授领奖合影


杨晓光教授简介

微信图片_2025-09-03_093128_326.png

杨晓光教授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曾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任第19届国际营养科学联合会(IUNS)执委、FAO/世界卫生组织转基因食品安全咨询组专家、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医学分会副主任,国务院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位。2022年当选为中国营养学会会士,2023年当选亚洲营养学会联合会(FANS)院士(Fellow)。

杨晓光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营养素需要量及转基因产品食用安全评价技术等方向。他在中国率先将稳定同位素双标记法应用于营养素需要量,开辟了营养研究的新领域,包括利用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中国居民的能量和蛋白质需求,以及铁、锌、硒、钙等矿物质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率,所获得的需要量和生物利用率数据被用于中国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制修订;杨晓光研究员是国内最早对转基因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其团队建立的转基因产品的综合评价体系,为突破食用安全评价的技术瓶颈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级课题和国际研究项目50余项,主持的科研项目成果曾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营养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二等奖,中华医学会科学奖三等奖等,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


马爱国教授简介

微信图片_2025-09-03_093123_803.png

马爱国教授是青岛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院长、中国营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营养学会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营养标准分委会副主任委员。2022年当选为中国营养学会会士。

马爱国教授长期从事特殊人群营养与健康流行病学研究,尤其在老年、孕妇和结核病患者等人群中开展了营养状况调查和社区营养改善工作。如2016年以来,先后开展了老年人口腔食物加工能力的调查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先后在1500名老年人群中开展复合营养素补充(营养包)干预研究,均取得显著改善效果,起草和发布了适合老年人的“易食食品”团体标准、起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老年营养补充食品》(待发布);2008至2025年的18年间,持续开展了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调查和结核合并糖尿病患病情况调查,以及社区结核病患者营养补充改善研究,并承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结核病患者营养补充食品》的编制,以促进我国结核病患者营养补充食品生产和供给,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发生发展。

多年来,马爱国教授先后承担了数十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际合作基金项目,指导或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发表中英文论文200余篇。先后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相关专利多项。





下一篇:FANS会议2025—凝聚亚洲力量,共促可持续营养与全球健康

营养科学信息资源库

营养科学
信息资源库

中国营养界官微

中国营养界
官微

中国好营养科普官微

中国好营养
科普官微

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服务号

注册营养师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