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中心banner
Academic 学术交流
Academic / 学术交流

各相关单位、会员,尊敬的各位专家、同道:

中国营养学会,食物与烹饪分会拟定于2019年5月18日-19日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大学云栖校区举办“中国营养学会、 食物与烹饪营养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个性化营养的未来和展望”,会议将邀请国内外营养及相关领域知名学者对个性化营养、精准营养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会议主要内容包括:营养遗传学在个性化营养中的作用;特殊人群营养的个性化;个性化营养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个性化营养-基础研究的启示等。

为加深学术交流、鼓励促进营养领域的青年学者在个性化营养的进一步研究,本次会议将征集优秀文章。欢迎青年学者、研究生积极投稿,投稿文件经专家审稿会审阅采用,优秀投稿人将受邀学术展板交流或参与交流报告,并择优在核心期刊上进行发表,同时优惠会议注册费。

图片1.png

中国营养学会食物与烹饪营养分会


1.征文内容:

凡围绕会议主题(个性化营养的未来和展望)与会议内容(营养遗传学在个性化营养中的作用;特殊人群营养的个性化;个性化营养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个性化营养-基础研究的启示等)开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并未在任何刊物上公开发表或未在大型公开学术会议交流,均可投稿,范围不限,论文、综述均可。

2.征文要求:

提交正文摘要,限500-800字(可额外附带必要的图和表格),注明作者的工作单位、地址、邮编、电子邮箱、联系电话等。摘要应按照“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4要素的格式撰写。要求内容科学性强、重点突出、数据可靠、结论恰当、文字通顺精炼。

3.投稿方式:

投稿人需在截稿日期前将投稿文件以附件(.doc、.docx、.pdf)形式发送至会议举办方电子邮件投稿,邮箱地址: wangjiali@westlake.edu.cn (邮件标题注明“食物与烹饪年会投稿+姓名+单位”)。

截稿日期:2019年4月10日,逾期恕不受理(以邮件发送时间为准)。

录用日期:2019年5月1日,结果将以邮件形式发送给投稿者。

4.论文交流及发布:

大会将组织召开专家审稿会,对所有投稿摘要进行审阅,录用的稿件将收录入汇编,其中优秀的投稿将被邀请到会做张贴和交流报告。相关的优秀论文,将有机会在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SCI期刊)发表,并按要求提交全文投稿。 

5.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佳丽 

联系电话:0571-85270183

邮箱:wangjiali@westlake.edu.cn  


会议注册

1. 会议注册时间:即日起至5.17日。

2. 会议注册费及优惠政策:

1551146085(1).png

注:投稿论文首位作者:须经会议组委会确认。

学生代表:参会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学生,凭学生身份证复印件注册。

3. 注册及付款方式:

Step1: 填写报名表格(见附件一),发送至邮箱:wangjiali@westlake.edu.cn;

Step2: 将相应注册费用汇款至以下账户。

单位:西湖大学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杭州市西湖支行

账号:19000101040026821  

温馨提示:请各位代表汇款时务必注明"参会人姓名+单位+食物与烹饪年会";请将汇款凭证保留,便于报到时查验。学生代表注册时,请务必同时发送学生证扫描件至wangjiali@westalke.edu.cn,报到时请出示学生证,谢谢! 

注册成功后会议承办方将发送注册确认函至您的邮箱。

4. 取消注册与退款:

您如已经缴了注册费,但因故不能参加会议,可以取消注册,并申请退还已交的注册费,但需向大会秘书提交书面申请(见附件二)。其它方式将不被接受。 

退款政策如下:2019年5月1日(含当日)前提交取消注册和退款申请的注册人,秘书处全额退款。退款手续将在会议结束后的7日内办理完毕。2019年5月1日后提交取消注册和退款申请的注册人,不予退款。


会议报到

1. 报到时间:

2019年5月17日 9:00-20:00

2019年5月18日 7:00-8:00

2. 报到地点:

西湖大学云栖校区(杭州市 西湖区 转塘街道 石龙山街18号)5号楼(行政楼)1楼大厅。


周边酒店信息

会议拟定于西湖大学云栖校区举办,学校地址:杭州市西湖区 转塘街道 石龙山街18号,以下为周边酒店信息,供参会者参考。

1551146418(1).png


交通指南

图片2.png

1551146588(1).png

附件一.年会报名表

附件二.报名取消情况说明及退款申请


部分参会专家简介

图片3.png

Prof Mark L. Wahlqvist

Mark L Wahlqvist教授,澳大利亚Adelaide 大学(1970)和瑞典Uppsala大学(1972)双医学博士学位。退休前任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国际营养科学联盟(IUNS)前任主席。获澳大利亚勋章(2000年,Officer of the Order of Australia,澳大利亚最高荣誉),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2002年, Fellow, Australian Academy of Technological Sciences & Engineering)。现任亚太临床营养学杂志荣誉主编、欧洲临床营养学杂志等19份杂志的副主编或编委。主编学术论著21部、参编146章;发表期刊文章524篇(2016年底),其中:Science(IF= 41.058)1篇,Lancet(IF= 53.254)7篇,British Medical Journal(IF= 23.259)2篇,Nature Plant一篇(IF=11.471)。其中“Diet and overall survival in elderly people”(BMJ 1995;311:1457-1460)已经被引用1220次。Mark L. Wahlqvist教授的最杰出贡献是他长期促进食品科学和营养学的结合,他曾于2004年四月在第二届疗养院国际营养学会议上提出了 “新营养科学” 这一全新的概念,并于2005年四月由国际营养科学联盟和世界健康政策论坛讨论会上 “新营养科学” 的概念正式形成。

图片4.png

戴奇Qi Dai,MD, PhD

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

戴奇教授专注致力于肿瘤及其他慢性疾病的病因、机制和防治策略的研究。主持美国NIH资助的大型课题7项。他在“钙与镁摄入的平衡机制与疾病的关系” “镁对于钙和维生素D的关键性调控作用” “多酚和氧化应激平衡与癌症和老年痴呆症的关系” 以及“植物雌激素和人体雌激素平衡和乳腺癌的关系”等研究领域开展了多项原创性研究。另外,他通过对东西方不同种族人群的比较观察,系统分析了镁和钙以及维生素D交互作用与慢性疾病的关系,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精准医学为导向、基于人群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验证了钙镁平衡对于维生素D最佳状态的重要性以及结直肠腺瘤(癌)个性化防治路径。通过微生态、表观遗传、代谢组学等综合手段,全面阐明了镁对于钙和维生素D的关键性调控作用及机理,为慢性疾病精准防治提供了新的对策。

图片5.png

宋一青Yi-qing Song, MD & ScD

印第安纳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流行病学博士项目主任

宋博士专注于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及预防等流行病研究。他拥有医学,营养学,遗传学和流行病学等多方面专业知识与背景。凭借其在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CVD)预测因子的营养生化和遗传标记物评估方面的丰富的经验,宋博士在几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中,例如妇女健康研究(WHS),医生健康研究(PHS)和妇女健康倡议 - 观察研究(WHI-OS)担任重要角色。宋博士曾在NIH资助的一些资助项目中担任PI和Co-PI。他共参与撰写140多篇同行评审的研究论文和10本书籍章节。2015年,宋博士获得印第安纳大学颁发的Research Frontiers Trailblazer奖,并于2017年获得美国心脏协会颁发的心血管健康平等研究优秀奖。同时,宋博士还是30多种国际生物医学期刊的评论员,其中包括NEJM,JAMA,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AJCN),营养学杂志(JN),欧洲临床营养学杂志(EJCN)和美国营养学会杂志(JACN)。

图片6.png

祁禄Lu Qi, MD, PhD

美国杜兰大学流行病学教授

杜兰大学肥胖研究中心主任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客座教授

祁禄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而后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塔夫斯大学获得了营养流行病学博士学位。祁博士的研究重点是与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相关的遗传、营养及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现任杜兰大学教授及HCA Regents Distinguished Chair,杜兰大学肥胖研究中心主任,以及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客座教授。目前已发表了285篇文章,并主编教科书《基因 - 环境相互作用和人类疾病》。同时,祁博士还担任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杂志主编,BMC Medical Genetics杂志副主编,以及Journal of Nutrition, Nutrition Reviews和其他杂志的编委。祁博士目前还兼任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营养学院(ACN)和肥胖学会(TOS)的研究员。

图片7.png

李铎Duo Li,PhD

青岛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青岛大学首席教授

澳大利亚RMIT大学营养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现任WHO营养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营养专家组专家、亚太营养遗传学和营养基因组学候任主席、亚太临床营养学会前任主席、亚太素食联盟前任主席、中国科协基础营养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保健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营养学会食物与烹饪营养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膳食营养健康分会会长。担任《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主编、《Food & Function》副主编、《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统计学主编、以及《Annals Nutrition & Metabolism》等9份国际和《中国糖尿病杂志》、《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等5份国内学术期刊编委。

图片8.png

林旭 Xu Lin,PhD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组长,博导

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

科技部十三五“精准医学研究”代谢性疾病重点专项负责人

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基础营养分会第一和第二届主任委员

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北卡罗兰那大学和杜克大学博士后。2003年回国后任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组长,博导。先后担任了所长助理,中科院营养与代谢重点实验室第一和第二届主任。主持了863计划重点项目的 “2型糖尿病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和药物基因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科技部十三五“精准医学研究”代谢性疾病重点专项等。建立了我国首个包括近2万人的2型糖尿病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库, 发现和证实300余个与肥胖、2型糖尿病及营养代谢相关的易感基因位点;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6年追踪的多组学流行病学队列,发现了100余个与食物和营养成分、环境暴露相关的组学标记物。通过多个干预研究发现了亚麻子、核桃、糙米等对肥胖、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个体的改善效能,以及维生素D干预的量效关系和遗传非遗传影响因素。填补了大量中国人群或亚洲人群研究的空白。目前已有约100篇SCI论文发表在包括Circulation、JACC、Diabetes、Diabetes Care,Am J Clin Nutr,Nature和Nat Genet等国际顶级和权威期刊上(80%以上为通信和共同通信作者),被NEJM, Lancet, Cell 等杂志引用约4000次。连续4年(2014-2017)被为Elsevier 列为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医学)。先后担任法国INRA DIDIT国际科学委员会专家,世界癌症研究基金(WCRF)亚洲地区顾问和多个国际杂志任职其中包括Nutrition and Metabolism (Springer Nature, IF 3.48) 共同主编。

图片9.png

马爱国Ai-guo Ma,PhD

青岛大学营养健康研究院院长

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食品安全第一届委员会营养与特殊膳食食品分委会委员

2016年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长期从事营养与健康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积极推进中国营养学科建设。在维生素营养、抗氧化与DNA损伤修复,孕妇营养、老年营养、营养与疾病防治等方面开展了大量营养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和社区营养改善工作。曾多次赴英国、美国、荷兰、丹麦等国家开展科研合作、讲学及学术交流。先后获得Nestle基金、世界糖尿病WDF基金、美国国际计划项目等多项国际基金项目资助,主持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省市及企业合作项目20余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益生菌L.casei补充对强化期治疗的TB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影响及机制研究”和“中老年人群铁负荷状况及铁过载对机体红细胞氧化代谢和功能影响研究”;以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老年营养食品”项目等。迄今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及专著16部。

图片10.png

刘烈刚 Lie-gang Liu,PhD

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副院长,党支部书记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湖北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

自1992年毕业以来,刘博士一直从事营养与食品卫生教学、科研工作,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一项,卫生部八五、九五课题,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一项,教育部,卫生部项目四项,主持横向科研课题多项;参编包括卫生部规划教材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五、六版等教材8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一项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图片11.png

陈裕明 Yu-ming Chen,PhD

中山大学流行病学方向教授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

广东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中山大学5010(50项10年)项目,以及其他课题多项。在JCEM, Am J Epidemiol, Am J Clin Nutr, Heart, Br J Cancer, Osteoporos Int, Bone, Int J Obes, Sci Rep, Int J Cardiol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共149篇(总IF约430,被SCI论文引用2780余次, RG指数 42),其中第一或通信作者论文78篇。中文论文5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营养膳食等暴露因素与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动脉硬化、代谢综合征、脂肪肝、肥胖及少肌症等)的流行病学研究。

图片12.png

黄涛 Tao Huang,PhD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研究员、博导教育部分子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PI

中国营养学会营养流行病学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膳食营养与健康分会委员

2011毕业于浙江大学/Tufts大学人类营养研究中心(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获博士学位。2012-2015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际健康系、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以及杜兰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2017年受聘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和医学院担任tenure track助理教授、博导。

主要研究领域:营养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先后在BMJ, Diabetes Care, Diabetes, AJCN, JAMA Network Open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20篇,总影响因子超过600。获得2011年国际营养基因组学与营养遗传学会青年科学家奖,2015、2016年美国心脏学会the Scott Grundy最佳研究奖,2017年国际营养科学大会Early Career Travel Grant奖。担任SCI杂志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统计编辑、Lipids in Health and Disease副主编。

图片13.png

王军June Wang,PhD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生物信息与计算生物学研究组组长研究员(PI)

王军博士2010年获得欧盟Erasmus Mundus硕士学位,2014年获德国马普进化生物学研究所博士,2014-17在比利时鲁汶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入选第十三批“青年千人”计划回国。研究方向为微生物菌群(Microbiome)尤其是肠道菌群,代表性工作包括1)大人群水平的菌群研究(Science 2016 封面文章,Nature Genetics 2016封面文章);2)自然环境下小鼠肠道菌群的生态和进化(Molecular Ecology 2013,PNAS 2014,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5)及3)疾病基因和菌群互作影响疾病发生(Cell Host Microbe 2016,Nature Medicine 2016)等。





上一篇:2023年亚洲营养大会征文活动拉开帷幕

中国营养界官微

中国营养界
官微

中国好营养科普官微

中国好营养
科普官微

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服务号

注册营养师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