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奔涌:营养科学的青年新势力——记中国营养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才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自2015年启动,面向32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通过全国学会遴选培养,提供3年资助支持原创研究,助力其成长为国家创新后备力量。该工程被誉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第一块踏板”和关键期的“雪中送炭”工程。“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也是学会“一首三托”人才战略之一。
中国营养学会自2016年起积极响应,构建“选育用”一体化培养体系,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成功托举23位青年人才。如今,这些青年学者已崭露头角,成为营养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窦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第二届青托人才。
擅长各种疾病的营养治疗,科研专注于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肿瘤营养。兼任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营养学会肿瘤营养管理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委员。获得青托以来,主编著作3部,参编著作9部,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参编指南共识9部,参与省部级和院级课题4项。获北京市卫健委健康科普专家,第七届“敬佑生命·荣耀医者”科普人文奖,北大医学部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感言与展望:感谢学会的关怀和培养,相信未来,中国营养学会一定会创造新的辉煌!

高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第二届青托人才。
主要从事全国食物成分监测与国家食物数据库建设、膳食活性成分功能评价及食物营养政策标准研究。获青托计划以来,主持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合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十余项,参与制修订标准十余项,担任国家卫健委“公共营养与健康重点实验室”青年学术带头人,获全国营养行业先进工作者。未来将深化食物营养和功能成分的分析及评价技术,通过食物数据支撑营养标准制定与健康政策优化。
感言与展望:八秩风华耀四方,先贤筑梦谱华章。荣沐春风承厚泽,愿以寸心报汪洋。盛举同襄千秋计,华夏荣芳誉万邦!

李文,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第三届青托人才。
深耕营养与神经科学领域,专注营养通过表观遗传路径等分子机制,在老年认知衰退及孕产期子代神经发育中的作用机制,结合人群队列、动物模型与细胞实验开展多维度机制研究,探索营养干预新范式。依托学会平台大力培养,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发表SCI论文28篇,其中JCR一区14篇,相关成果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未来将拓展营养在全生命周期脑健康中的分子机制研究,联合临床团队推动营养干预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预防中的转化应用,打造“基础-临床-公共卫生”三位一体的营养神经科学研究链。
感言与展望:欣逢学会八十载风华,愿学会如营养维系生命之弦,串联产学研智慧,在全民营养征程中绽放更璀璨的科学光芒!

韩天澍,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第五届青托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为个体化膳食干预的精准评估与干预策略,通过综合营养、基因、环境等多维度因素来解析其对衰老过程和慢性病发展的影响,为慢性病的预防和衰老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在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的支持下,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从讲师晋级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再次感谢学会多年来对青年人才的关心与支持,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和成长机会,让我们在营养学领域不断进步、茁壮成长。
感言与展望:八十载春华秋实,今朝扬帆再起航,向学会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诚挚的祝福!

夏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数据中心副研究员,第六届青托人才。
主要从事营养流行病学研究。研究方向聚焦膳食模式、遗传风险与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因果关联及机制探索,构建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等慢病精准膳食病因网络和预测模型。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后,在跨学科研究能力及成果转化方面取得显著提升。未来我将继续深化精准营养研究,探索代谢性慢病膳食干预新策略,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感言与展望:在学会八十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谨致以诚挚祝贺!祝愿学会在新时代营养健康事业中再创辉煌!

熊珂,青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六届青托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是基于人群-动物-细胞实验,深入探究膳食营养素和功能食品对肺结核、糖尿病等疾病的改善效果及机制;系统评价机体微量营养素水平及其与疾病的关联。在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的帮助下,我从一名普通讲师成长为青岛大学教授和博导,下一步我将继续奋进,勇攀科研高峰。
感言与展望:欣逢学会八十华诞,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我愿继承中国营养学会前辈精神,潜心研究、百折不挠,推动营养学科创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李程,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生物技术与健康研究所副研究员,第六届青托人才。
主要从事慢病管理与膳食行为干预方面的研究。致力于运用行为理论探索改善膳食行为的有效策略,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有效预防和管理慢性疾病。入选“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后,我有幸结识了许多行业内的专家学者,这不仅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也为我在国际及国内合作领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感言与展望:值此中国营养学会八秩华诞,续写辉煌之时,我衷心祝愿学会如苍松翠柏,岁寒益坚,于营养之林,屹立不倒。

安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助理研究员,第六届青托人才。
专注于代谢与认知障碍交叉领域的营养干预策略及机制研究,尤其在胆固醇代谢、肠道菌群与认知功能关联方向取得创新成果。入选中国科协第六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并入选北京市医管局“青苗人才”和朝阳区“凤凰计划”优秀青年人才。未来将继续深耕营养与神经代谢领域,推动成果临床转化,为学科发展贡献力量。
感言与展望:站在学会八十载辉煌成就的新起点,衷心祝愿学会再创辉煌,为全民健康与营养科学发展谱写新篇章!

陈梁凯,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博导,注册营养师,第七届青托人才。
专注营养与健康老龄化研究,结合人群队列与模式动物模型进行交叉探索,围绕膳食营养与代谢和衰老相关疾病开展研究。入选青托后,在科研方向凝练、团队协作及高水平成果产出方面取得显著成长,承担国自然面上、青年、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等多项课题。未来将继续深入探索营养干预对老年健康轨迹的影响机制,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应用。
感言与展望:值此中国营养学会八十华诞,躬逢其盛,与有荣焉!吾辈当踵事增华,共筑“健康中国”不老长青!

崔杉杉,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第七届青托人才。
专注于营养素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开展:针对叶酸在AS模型中干预的特定基因开展研究,探讨叶酸通过DNA甲基化-氧化应激机制改善AS的作用机制;从肠道菌群的角度阐明植物活性物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获青托殊荣,深感责任,在学会培养下,科研能力与视野得以显著提升。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营养工作者定当传承学会精神,深耕教学科研,致力科普惠民,勇担时代使命,助力“健康中国”伟业。
感言与展望:值此中国营养学会八十载薪火相传之际,作为营养学青年科研工作者,向学会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诚挚的祝福!学会基业长青,再谱华章!共谱营养科学新篇章!

廖望,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第七届青托人才。
专注于基于肽营养学的营养相关慢性病干预研究。自入选“青托工程”以来,在学会提供的卓越平台的滋养下,我从一名懵懂的营养青年人逐渐成长为营养科技工作的主力军,在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了提升。站在新起点,我将继续传承学会心系国民健康的使命与科学精神,深耕科研,勇于创新,推动成果惠及全民;恪守学风,担当使命,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感言与展望:值此学会80岁生日之际,祝学会人才辈出,再创辉煌,为中国营养事业和民族健康奋进新程!

庄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特聘研究员,第八届青托人才。
专注于营养与慢性病防控研究。入选第八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后,深耕营养防控心血管代谢性疾病领域,发现膳食脂肪与冠心病、糖尿病遗传风险的营养-基因交互作用,为基于遗传的精准营养策略提供了关键证据。后由博士后晋升为特聘研究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项目。未来拟继续在营养与慢病防控领域开展研究,为国家慢病防控贡献科学力量。
感言与展望:躬逢学会八十华诞盛事,致敬前辈艰辛岁月奠基石。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定当以数据为砖、实证为梁,共绘“食养是良医”健康中国新篇。

汤雨潇,海军军医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副教授,第八届青托人才。
专注于疾病营养代谢与营养干预研究,聚焦脂肪肝、肝癌等慢性肝病发生发展的膳食驱动因素和关键分子,基于分子-细胞-动物-人群多维度创新研究方法发开发慢性肝病的营养干预措施。在学会青年托举项目支持下取得了系列研究进展,发表5篇重要科技论文(IF>10),并获批相关科研项目资助。
感言与展望:八十载薪火相传,我们新生代将勇担使命,传承创新精神,以青春智慧继续开拓营养学边界,共筑健康中国蓝图。衷心祝愿学会在新时代乘风破浪,再谱华章!

杜红珍,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注册营养师,第八届青托人才。
主要聚焦于肿瘤营养支持、代谢性疾病防治及特殊人群营养管理,特别对肌肉减少症的诊断及营养干预进行了探索。自获批中国科协“青托”项目以来,在学会和平台的支持下,科研能力与实践经验得到显著提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研究经验,并积极进行学术交流。未来将继续深耕该领域,致力于推动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助力患者的预后。
感言与展望:在学会八十华诞之际,回顾成长历程,感恩学会培养。未来期待更多青年才俊投身营养事业,传承前辈精神,贡献智慧力量,共同推动营养科学蓬勃发展!
谢海伦,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医学院住院医师,第八届青托人才。
专注于肿瘤营养与代谢研究,聚焦肿瘤患者营养代谢紊乱机制及个性化营养干预策略探索。自入选青托计划以来,依托学会平台深耕科研,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博士后特别资助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多次参与国内外营养学术会议并作报告,逐步形成肿瘤营养干预的创新研究思路。未来将持续聚焦肿瘤营养领域,深化代谢机制研究,推动营养干预方案的临床转化,助力肿瘤患者营养支持体系完善。
感言与展望:欣逢学会八十华诞,愿学会继往开来,凝聚行业力量,在营养科学创新与全民健康事业中续写更多辉煌篇章!

姜文博,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第九届青托人才。
主要从事生命早期营养与慢性病易感机制研究,聚焦母婴营养干预、关键发育期代谢重编程以及队列与组学数据整合分析等方向。自获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支持以来,我在科研独立性、团队建设、跨学科合作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并在国际营养与公共健康领域期刊上发表系列成果。未来,我将继续聚焦生命早期关键窗口期的营养干预机制研究,服务国家重大健康战略,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感言与展望:值此学会八十华诞,衷心祝愿学会继往开来、汇聚八方英才,再创百年辉煌!
李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助理研究员,第九届青托人才。
专注于营养与血栓研究,尤其关注生命早期营养对母婴健康的近期及远期影响,开发基于精准营养的血栓预防策略,推动营养干预在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临床应用。获得青托后,本人由博士后晋升为助理研究员,未来3年拟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建立围孕期营养干预方案,发表多篇高水平科研论文。
感言与展望:八秩薪火相传,吾辈当以“坐冷板凳”的坚守传承学术,“闯无人区”的勇气创新突破,推动科研成果惠泽民生。

刘明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青年研究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第九届青托人才。
长期致力于研究营养代谢对周围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足溃疡)的干预机制与临床转化,重点探索精准营养调控在血管再生微环境重塑中的分子靶点。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后,在学会支持下主持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1项,北自然原创探索基金1项,北京市科技新星交叉项目1项,荣获首都医学创新学者称号,牵头制定《外周动脉疾病营养管理专家共识》,相关成果入选AVS(美国血管外科学会)临床指南。未来五年,我将聚焦“血管损伤修复的精准营养时序调控”研究:建立个性化营养干预的循证诊疗路径
感言与展望:值此学会八十华诞,谨祝学会:继往开来育新机,交叉融合启新程!

张顺明,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助理教授,第九届青托人才。
主要从事脂肪肝及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营养流行病学及分子机制研究,通过整合大型人群队列数据,结合动物实验及多组学技术,系统探究膳食营养与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关联机制及精准预防策略。入选青托计划后,在学术交流方面获得了更为广阔的机会,取得的科研成果在Am J Clin Nutr和Hepatology等多个期刊发表。未来拟聚焦营养与慢性病领域的研究,致力于推动营养学科的深入发展。
感言与展望:值此中国营养学会八十华诞之际,祝愿学会蓬勃发展,再谱新篇!

常然然,青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第十届青托人才。
主要聚焦谷物加工与营养研究,致力于低GI谷物食品的创制及其对营养功效评价与机制研究。入选青托后通过产学研合作构建谷物加工品质和营养功效评价体系,未来将致力于开发益于肠道健康的低GI谷物食品。
感言与展望:春秋更迭,岁月轮回,值此学会迎来80周年华诞之际,谨致以最诚挚的祝福,愿学会的明天更加美好,愿学会的未来更加辉煌!

石丹,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第十届青托人才。
专注于营养与衰老及其相关疾病研究,通过膳食干预与分子机制探索,致力于延缓衰老进程、防治相关疾病。入选青托后,我在学术视野与科研能力上显著提升,发表多篇成果,获得了稳定的成长支持计划。未来,我将深耕研究领域,加强跨学科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感言与展望:值此学会八十华诞,衷心祝愿学会赓续荣光,引领营养学科蓬勃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为健康事业再立新功!

张效鹏,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主治医师,第十届青托人才。
专注于肿瘤神经科学及肿瘤营养研究,主要采用肿瘤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致力于揭示神经系统调节胃肠道肿瘤疾病患者肌肉及营养代谢的新模式。在青年人才托举项目及中国营养学会的支持下,我不仅获得了更多的实验经费,更重要的是,从此获得了国内著名营养专家的指导,项目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感言与展望:在学会八十华诞之际,感谢学会一直以来对青年科技工作者坚定的支持,成就了青年工作者向成熟乃至卓越科技工作者的转化。祝学会八十岁生日快乐!
22位青托人才的成长历程,见证了中国营养学会人才战略的育人成效。青年学者们以创新为引领,深耕营养科学前沿领域,为营养科学发展注入蓬勃活力。站在八十周年的新起点上,这支科研生力军正以昂扬之姿接续奋斗,在传承中突破,在创新中超越,必将推动中国营养科学事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103号